在桑巴足球一代宗师桑塔纳的带领下,为世界呈现了美轮美奂的艺术足球的巴西队,在连续冲击1982年和1986年世界杯冠军失败以后,一代桑巴足球的技术大师,济科、苏格拉底和法尔考集体淡出了巴西队。
痛定思痛、决定系统性地进行欧化,并倒向功利主义足球的巴西队,于1989年在马拉卡纳球场以令人信服的表现成功捧起了美洲杯。
但伴随着大量巴西球员前往欧洲、以及巴西国内联赛的全面欧化,纯正的桑巴足球失去了球员和土壤,艺术足球、大师频出的巴西队就此走向消亡(2006年世界杯后,正式宣告灭绝)。
1989年开始执掌巴西队教鞭的拉扎罗尼,大幅度地提高了巴西队的比赛节奏、强化了球队防守,并用简洁明快、攻守平衡的足球风格改变了巴西队的进攻面貌。
拉扎罗尼打造的巴西队,在成功夺得1989年美洲杯冠军后,自信心和士气大增,并成为了仅次于荷兰队的世界杯夺冠热门。
一路势如破竹的巴西队在八分之一决赛和卫冕冠军阿根廷队狭路相逢。这场历史上实力最悬殊的巴阿大战,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比赛形势,实力严重下滑的阿根廷队全场都被巴西队压着打。
第80分钟,球王马拉多纳的灵光乍现,为卡尼吉亚送出了世纪助攻,“风之子”一剑封喉,巴西队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0:1失利,倒在了16强。
这支巴西队,最终没有在世界杯留下值得回忆的经典进球,也没有一名球员入选了当届世界杯的最佳阵容。但战术风格的重大转变、以及众多实力突出的新人(尤其是防守型球员)的涌现,也为1994年世界杯的夺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化不等于欧洲化。巴西队放弃了作为立身之本的桑巴足球,用全盘欧化的风格和球员,和各路欧洲强队争夺世界杯冠军。
虽然有1994年和2002年的短暂辉煌,但桑巴足球就此开始在足球世界绝迹。哪怕是众星闪耀、拥有前场魔幻四重奏的2006年巴西队,都无法重现(甚至连复刻都做不到)1982年巴西队的美轮美奂的艺术足球。这不仅是巴西足球的遗憾,更是桑巴足球的悲剧。